陕西特色小吃——剁荞面-西安唯典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陕西美食

陕西特色小吃——剁荞面

发布时间:2019-08-20
来源:西安唯典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十里荞面饿断肠。

剁荞面,是陕北人待客、逢年过节和喜庆时必吃的一种美食佳肴,也是闻名于陕北的一种风味小吃。它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含量高,营养相当丰富。剁荞面就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一种。这种食品,有软化血管、保护视力、清热、降火、健胃、预防脑血管出血等食疗价值,被誉为"长寿食品"。

陕西特色小吃之——剁荞面

有民歌唱到“荞面圪托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是比喻忠贞不渝的爱情。荞面和羊肉的结合,的确是“天赐良姻”。《本草纲目》中记载“荞麦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除白浊白带,脾积泄泻”,近代医学证明荞麦凉血、除湿解毒、治胃炎、降血糖、降血脂、治糖尿病等,是绿色食品,对人类健康有良好作用。荞面性较凉荞面性较凉,而羊肉性温而羊肉性温,吃多易上火吃多易上火,二者结合达到中和,且营养丰富且营养丰富,既美味又健康既美味又健康,这就是荞面与羊肉结合的食品在当地经久不衰的原因。如今荞面药食两用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荞面与当地地椒羊肉结合的美食荞面与当地地椒羊肉结合的美食,已成为靖边特色美味食品,吸引着八方来客吸引着八方来客。

剁面是陕北婆姨们的拿手本领。大约姑娘长到约14岁时,作母亲的就开始手把手地教女儿学剁面,等到姑娘成人出嫁时,剁面技术已学到家了。在陕北,姑娘会不会剁面,剁得好不好,是小伙子找对象时衡量女方手巧不巧的一个条件。要是哪位姑娘不会剁面,或剁得不好,那是她终身的一大缺陷。

关于剁荞面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陕西特色小吃之——剁荞面

1935年10月18日下午,听说一群“扛枪的”即将到来,吴起的张湾子村村民像往常一样赶紧通知四邻,奔走避难。村民张廷杰的妻子侯孝俊正在坐月子,行动不便。等张廷杰收拾妥当,带着一家大小走出院门,刚好和行军至此的十几个“扛枪的”遇个正着。这段有惊无险的经历,成为张廷杰后来津津乐道的故事。

“走在最前面的人问我父亲这是要去哪,能不能在我家住一宿。我父亲心里害怕,只能说‘能么’,就把他们往家里引,腾出孔窑洞让他们住。”70岁的张瑞生从记事起就听父亲张廷杰反复讲述这段往事。

对于张廷杰这样的普通农民来说,所有“扛枪的”都不好惹。国民党保安团和土匪只要到村里来,都是随意宰羊杀鸡,劫银抢粮。而这支第一次遇见的队伍,让张廷杰觉得有些不一样。

“有人跟我父亲说,他们的首长身体很虚弱,家里面有没有东西,能给首长做点儿热乎饭。”张瑞生说,父亲觉得这些人对老百姓很客气,和其他队伍不一样,心里的石头就慢慢放下了。

张廷杰让妻子侯孝俊做了一顿当地的剁荞面。

“这位首长吃了热腾腾的面,还跟我父亲说‘一年喽!路上还没吃过这么香的饭,陕北真是个好地方哟!’”张瑞生说,当晚这支部队在自家窑洞住了一宿,他的父亲因为响个不停的电台声彻夜未眠。第二天一早,这支部队就和张廷杰告别,首长还送给他一个“稀罕物”——保暖瓶。

直到很久之后,张廷杰才辗转得知那天在他家借宿的是中央红军,那位和蔼可亲的首长叫毛泽东。

陕西特色小吃之——剁荞面

“剁荞面”,怎么个剁法呢?说来不复杂,只是剁面刀是特制的,与普通菜刀不同。此刀约2尺长,寸宽,菜刀般厚薄,刀刃向下,刀背两端按着两个木刀把。剁面时,先将和好的荞麦面揉成一个圆团,放在面案中间稍靠后,然后用擀杖将面团的一部分擀开,此擀白面条稍厚一点。接着两手握刀,开始由前向后剁,一根根面条很整齐地排列在面案上。每剁一次,算作一刀面,再煮进锅里。一刀面能捞3-4大碗,一人剁可供3-4个人吃。配上羊肉臊子,吃起来鲜润滑爽,面香可口。

剁荞面,贵在一个“剁”字,把养面揉成面团,放在面案上用擀杖逐次擀开,擀至比白面条略厚一点时,操刀剁面。剁面刀形制特别,刀身长约2尺,寸宽,薄厚如菜刀,刀刃向下,刀背两端装有两个木柄。剁面时,提臂悬肘,双手持握两柄。刀下见面,准确匀称,刀落面案“噔噔噔噔”急如雨点,面条翻动,若银丝飞舞。面,若细粉丝,整齐如机制挂面,堪称“陕西一绝”。

在陕北三边一带,新媳妇进厨房,第一道关口就是看剁荞面的熟练程度。民谣称:“媳妇强不强,先看剁荞面宜用臊子汤,民歌唱道:“羊肉臊子剁荞面,开店婆姨赶脚汉”,道出事物双方的内在关系及亲密程度。此为荤食。素食以洋芋为主,去皮切作绳头小方块,加调料炒煮酥绵,有时还配以豆腐丁,制成臊子汤,食时佐以葱花、小菜。剁荞面,汤香味美,面条滑爽,为地道的北方风味美食。

陕西特色小吃之——剁荞面

想了解和学习正宗陕西小吃的朋友可以关注微信:18109282056,来自西安唯典陕西小吃培训的小编会不定期的发表一些陕西传统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简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联系西安唯典学小吃哟,小编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绍过各种小吃技术、配方、设备、文化、历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