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冬至,我们到大街上随便问问什么是冬至,得到的回答可能是今天要吃饺子、喝鸡汤啊。其实大家不知道在中国古代冬至才是一年的开始,当时大家可不过年的,也许当时的年就是冬至了,下面西安唯典陕西小吃培训中心的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冬至才是一年的开始,为什么古人说冬至大如年,这些要先从中国的历法开始讲。
先说阴历,通俗一点讲,就是月亮围绕地球一周,需要29天半左右,即一个月。因为不是完整的一天,有了余数,所以有的一个月为29天,有一个月为30天。这就是月的由来。每个月的第一天,即初一,这一天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着地球,所以我们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也叫“望”。
中国古人同时使用阳历,古人感觉到四季变化、农植物生长,与太阳的运行有关系。和月亮没有关系,于是他们根据太阳运行的规律,确定年的长度,古人经过测算为365天多。而根据阴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加起来为355天或354天,相差10天左右。所以有了闺月,就是三年一闺,让阴历和阳历的时间能对应上。
说一句题外话。如今,一些伊斯兰国家只使用阴历,没有闺月,造成了阴历和世界通行的阳历对不上。这样和一年四季和月份也对不上,所以在这些国家,一月可能是冬天,也可能是夏天。七月可能是夏天,也可能是冬天。
周朝成立以后,周公要找全国的中心,以便于建宗庙、举动祭祀活动等。他派专家拿了一根八尺的杆子,叫土圭,想当于现在的测量仪器,插在地上,根据影子的长短测出全国的中心。
根据这批专家的推算,洛阳是全国的中心(为什么是洛阳?这中间太复杂,不去纠缠)。这本来是一次政治活动,没想到对天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个杆子高八尺,为什么是八尺,现在还有争议,有人认为是经过精密的数学计算。这个我们不去讨论。
他们经过测量,在洛阳太阳影子最长为一丈三尺五寸(相当于现在的13.5尺),最短为五寸(最短相当于现在1.5尺)。 他们把影子最长的这一天,定为冬至,所以冬至是第一个定下来的节气。
最短的这一天定为夏至,这是第二个定下来的节气。
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中,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到了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按照现在的天文学就比较好理解了,太阳直射到南回归线的这一天,就是冬至;接着向北移,直射到北回归线的这一天,为夏至。这个就是冬至的由来,所以冬至和阳历有关系,和阴历没有关系。此外,补充一句,农历是阴阳合历,但古代不叫农历,农历只是俗称。每个朝代都有名称,比如夏朝叫《夏历》,汉朝叫《太初历》,南朝宋时叫《元嘉历》,祖冲之后来制定一部历法叫《大明历》等等。
由周朝到秦,一直是以冬至日当作一年的开始,到了汉初还是这样。因为冬至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比如北京白天只有9个多小时,南京只有10个多小时。而从冬至开始,白天一天比一天长,天地之间阳气开始渐渐增强,代表下一个循环的开始,是大吉的日子。所以,冬至才是一年的开始,人们最初过冬至是为了庆祝新年的到来。
现在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都出现在冬至。那时的正月,就相当于现在的十一月,因为冬至在十一月。 这个风俗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呢?一直到汉武帝,汉武帝重用使用夏历,不使用周历,夏历的正月就相当于现在的正月。为什么改呢?
1、汉武帝本身喜欢标新立异,不走寻常路。
2、和气候有关系。冬至以后虽然白天慢慢变长,太阳开始北移,但还不是最冷的时候,这是一个缓慢恢复的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
我们经常听说数九寒冬,冬至就是数九的第一天,到了“三九”,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就很冷了。所以说“冷在三九”,“三九严寒”。但三九并不完全是指27天以后,而是指“三九四九”相交的日子。有个《九九歌》(歌词有差异)是这样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意思是到了“九九”,开始春暖花开,中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称为“九九艳阳天”。而“三九”“四九”之日,恰恰是夏历的一月,天气开始真正的回暖,所以把这个月定为一年的开始。
汉武帝以后,冬至不再成为正月,但古人还是非常重视,又被称为“小年”,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
那么为什么又说冬至大如年呢?因为冬至是根据太阳历,而年或称除夕,只是阴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只有历法纪年意义,隔几年还要不断加插闰月以保证准确;而不具备如冬至般的天文意义,即不可违抗的公自转规律对于人类的影响。 所以冬至的“靠山”是太阳,年的“靠山”是月亮,冬至自然大如年。
在周、秦、汉初,如今春节的习俗,比如全民放假、亲戚互访,官场互拜等等都出现在冬至。 汉武帝以后,冬至称为“亚岁”,百姓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如今冬至的习俗基本就剩下吃了。
1、吃饺子。传说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穷苦百姓耳朵冻烂了。名医张仲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吃。一段时间后,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2、豆腐。传说明朝刘伯温遭到诬告,朱元璋命令刘伯温把账本送上来备查。刘伯温在冬至这一天,左手提着账本,右手提一瓦罐上殿。朱元璋查帐本,发现没有一点问题。又好奇地揭开瓦罐,见是满罐的小葱烧豆腐。明白了刘伯基的意思是:“小葱烧豆腐,一清二白”。
3、鸡汤。在冬至这天喝鸡汤,可以补上一年。
4、鲢鱼。祭祖的物品中有鲢鱼,意思是烟火连(鲢)绵不断。
想了解和学习正宗陕西小吃的朋友可以关注微信:18109282056,来自西安唯典陕西小吃培训的小编会不定期的发表一些陕西传统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简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联系西安唯典学小吃哟,小编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绍过各种小吃技术、配方、设备、文化、历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