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安108坊,是哪些?-西安唯典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地方民俗

唐长安108坊,是哪些?

发布时间:2019-08-22
来源:西安唯典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在今日的西安,有很多地方以“坊”命名,如东郊的安仁坊,东关的长乐坊,北大街的通济坊还有现在东门内的永兴坊,这可是陕西美食的天下,也是来自西安唯典陕西小吃培训中心小编最关心和最爱去的,必定小编是专门培训陕西小吃技术的……

街坊这种命名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昔日唐长安城内的坊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非常形象地描绘唐都长安城的布局为“千百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唐都长安城曾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也是迄今为止最为齐整的城市。唐长安城采用“里坊制”,整个城市划分为整齐的一百多坊。

今人在探讨唐长安城的布局时,总要询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它要实行“里坊制”?因为唐长安城的面积达84平方公里,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组成。外郭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划分出一百多座里坊。此外还有东市、西市及芙蓉园等人工园林。城市总体规划整齐,布局严整,堪称中国古代都城的典范。而“里坊制”是唐继承了隋代都城的结果。“隋朝一开始的都城是原来的汉长安城,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繁荣,隋文帝放弃了这座汉长安城,重新选择了位于其东南的龙首原南坡另建新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兴城’。由于大兴城是新建的,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就突出了一个秩序问题,统治者在建城的过程中就强调皇权,实行严格的中轴对称,以‘坊’为单位,方便安置居民,布设官僚机构。而唐长安城,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扩建修缮而成,城区分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个部分,其中宫城为君,为皇帝所在;皇城为中央衙门所在;而外郭城则是臣民的居住生活区,它实行‘里坊制’,街坊以道路划分,仍采取类似闾里的形式,曾有学者将每个坊形容为今天的居民小区。”

唐长安108坊,是哪些?


长安城到底有多少“坊”

长安城内的“里坊”是由外郭城中的东西向十四条大街、南北向十一条大街交叉分割而成,隋文帝初建大兴城时将此棋盘式网格区域定名为“坊”,炀帝时改称“里”,唐时又称“坊”。因此,在唐人诗文中常可见到“里”、“坊”并用的情形。

唐长安城到底有多少个“坊”,历来说法不一。随着都城建设的发展,长安城里坊之数前后是有变化的:“以东西十四条大街和南北十一条大街来分割,本可以区划为110坊另东西两市,并且在分布上以朱雀大街为中界,街东与街西数目相等,各有55坊另一市。但事实上是隋初营建大兴城时,都城东南隅曲江一带,虽占两坊之地却并没有设坊,所以东城减去两坊,53坊与西城55坊,应该是108坊并两市。这是隋初至唐初长安城中的里坊之数。”但随后,里坊数又发生了两次变化,分别是唐高宗龙朔二年和唐玄宗开元二年。高宗年间修建大明宫,为开辟一条宫前的南北大街,将郭城东北部的翊善坊、永昌坊一分为二,形成光宅、翊善、永昌、来庭四坊。这样,东城比初唐的53坊又增加了两坊,变成55坊,与西城的55坊合为110坊并两市,这是唐高宗至玄宗开元年间长安城的里坊之数;而玄宗年间,为了营建兴庆宫,去了街东隆庆坊一坊之地。这样,街东里坊又减少一处,由原来的55坊变为54坊,与西城55坊合并,长安城全城109坊并两市,这是开元二年以后长安城中的里坊之数。所以,张永禄教授认为,长安城的里坊总数共有108、110、109三次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是由东城区里坊之数的增减而引起的。

长安城的坊数经历了三次变化,大约由于最初的坊数是108坊,因此人们说到长安城的坊数时,最常用的是108坊。

唐长安108坊,是哪些?


不可思议的严整布局

长安城的每个坊都是规整而标准的长方形,这在今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而在里坊的排列上,以朱雀大街为中轴,左右也是非常对称,街东与街西,里坊位置及其形制,面积的大小,都是彼此对等,左右均称。而108坊也有象征寓意:108坊恰好对应寓意108位神灵的108颗星曜(如《水浒》中的108将);南北排列十三坊,象征着“一年有闰”;皇城以南东西各四坊,象征着“一年四季”;皇城以南,南北九坊,象征着《周礼》一书中所记载的所谓“王城九逵”。

从各坊的大小来看,皇城和宫城东西侧各坊面积较大,皇城以南各坊面积较小。各坊的兴衰也随着唐王朝政治的变化而有兴衰。如唐初以太极宫为皇宫时,皇城东西两侧各坊比较繁荣;而高宗至睿宗时,以大明宫为中枢,其南各坊又成为繁华区;到玄宗执政时移居兴庆宫,兴庆宫附近各坊随之兴盛起来。长安城各坊尽管大小不一,繁荣程度有别,但其结构却基本一致。

上文所说,108坊各坊之间的面积也有所不同,考古发现里坊规模从小到大依次可以分为:皇城以南朱雀街两侧内二纵列十八坊;皇城以南朱雀街两侧东西外二纵列十八坊;皇城以南东西两侧六列四十八坊;宫城东西两侧十二坊和皇城东西两侧十二坊。《长安志》中曾清晰记载了这五类里坊的范围,考古专家也进行了实测,发现与文献记载的里坊范围大小分为五类的趋势是一致的,面积分别从30万平方米到90万平方米不等。肖爱玲告诉记者,皇城与宫城东西诸坊距离政治中心较近,人口增多自是意料中的事,坊的面积大也是必须的。而且,皇城与宫城东西诸坊面积增大,显得宽敞大方,就更加烘托出宫城皇城的雄伟。而皇城正南的四列坊范围之所以较小,是因为设计者们要把向南距郭城之间划分九坊,以象征“王城九逵”,从而其南北长度受到了限制。其中,又由于皇城南面三门的间距较短,而朱雀大街又极宽敞,所以朱雀大街两侧内二列十六坊较外二列十八坊范围更小。

里坊布局非常严整,每个坊都是封闭式的建筑。据介绍,每个里坊的四周,都环筑有坊墙,从而使长安城在外观上宛如大城之中又套了很多小城。据对群贤坊、怀德坊、胜业坊、居德坊及长兴坊的考古探测得知,坊墙墙基厚度一般为2.5米到3米,均为夯土板筑。各坊的围墙接近各街的沟边,大都距离沟边1.5米到2米,怀德坊距离街侧沟边1.5米。由于坊墙都是土墙,常常因雨水冲刷而破坏倒塌,所以文献中多有修补坊墙的记录,如《唐会要·街巷》就曾记载:“(贞元四年二月)敕京城内庄宅使界诸街坊墙,有破坏,宜令取两税钱和雇工匠修筑。”

既然有坊墙,就必然开有坊门,才能让坊内居民出入。大多数坊都开有东西南北四门,并贯通以形成东西南北十字街。但皇城以南的三十六坊,因近靠宫阙,仅有东西街道,故只开东西门,不开南北门,史言“不欲开北街泄气,以冲城阙”。事实上,长安城南36坊面积本身就相对较小,居民人口也少,只开东西街已能满足需要,无须再开南北街。凡有十字街的坊,十字街的宽度均为15米。被十字街隔开的四区,又各有十字巷,把全坊分为16个小区。这些巷的宽度一般有2米多。这些小的街道,被称为“曲”或“巷”,因其路面较窄,唐人也称之为“狭斜”,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诗中云“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曲巷各有其名称,有按方位称呼的“南曲”“中曲”等,有按长度称呼的“短曲”“深巷”;有按街树称呼的“柳巷”;有按当地大户族姓命名的“薛曲”;有按不同民族聚居命名的“高丽曲”;还有按坊人职业命名的“毡曲”等。

至于坊门,坊门上都装有门扉,由专职门吏掌管,负责按时开关。至于坊门的建筑,都不甚高大。其门楣之上,书有本坊坊名。坊门之内,有门吏值宿的房舍,坊门两侧的墙壁或门扉之上,可以张贴政府发布的各种文告,甚或私人也可因事而贴榜。白居易的《失婢》一诗中就有类似的记载:“宅院小墙庳,坊门贴榜迟。”唐代里坊统一以鼓声为准,由门吏负责坊门的启闭。早上五更二点自宫内“晓鼓”声起,诸街鼓顺序敲动,坊门开启,鼓要敲到天亮为止;每晚鼓声敲响关闭,不许出入。夜晚实行全城街道严格宵禁,如果有“犯夜者,笞二十”,即便是官员也不例外。《李娃传》中曾记载郑生与李娃同住平康坊,郑生财尽,李娃将他骗至宣阳坊李姨处,退房搬走,郑生回到平康坊见房锁人去,急忙欲返宣阳坊,但天色已晚,坊门将闭,不得不住店暂息一宿。只有婚、丧、病等能例外,但必须获得批准,婚事依风俗要早出晚归,可事先按规定持有县牒,而丧病为紧急情况,只需本坊牒文。唐玄宗时,才下诏每年正月十七、十八、十九三天可以夜开坊市,以庆祝上元节。

唐长安108坊,是哪些?


唐长安城百万人口

史载,唐长安城人口一百余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

其一,这在很多唐人诗文中得到了验证,如岑参《秋夜闻笛》中说:“长安城中百万家,不知何人吹夜笛。”韩愈《出门》诗云:“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而诗中所谓的“百万家”,就是指长安有百万人口。另据贞元十九年,韩愈在《论今年权停选举状》中也提到“京师之人,不啻百万”。

其二,根据长安城内人口的统计,也可推测出长安人口约在百万左右。因长安城内由长安、万年两县分治,朱雀街西归长安县治,朱雀街东归万年县治。据《长安志·西市》记载:“长安县所领四万余户,比万年为多,浮寄流寓不可胜计。”即两县合计,大约共领八万余户,以唐律禁止子孙与祖父母、父母别籍异财的规定来看,平均每户人口在十口左右,故长安、万年两县所领八万余户,口数约在八十万人左右。除此之外,再加上住在京师的皇族、宦官、宫女、禁军、僧尼、国子生、少数民族、入京应选科举、各地驻京朝集市邸办公人员、各民族朝觐师团及各国使者、商人等,“浮寄流寓,不可胜计”之人也在二三十万之多。

其三,“根据里坊居住人户推算,也基本上可以确定长安人口有百万”。因为史料记载,“开元八年六月二十一日,长安城因雨京城兴道坊一夜陷为池,一坊五百余家俱失”,可知兴道坊最少也有五百余户人家。而兴道坊位于皇城以南朱雀街东第一纵列第一排坊,面积属于都城中最小的里坊,参照北魏洛阳城里坊户数“大者或千户、五百户”,长安城每坊平均八百户是有根据的,如此全城110坊,共约八万八千户。这与《长安志》所记是一致的,再加上二三十万皇族、禁军、使者等,长安城共有百万人口是可信的。

唐长安108坊,是哪些?


东贵西富的人口分布

那这百万人口在长安城里如何分布的呢?专家学者用了八个字“南虚北实,东贵西富”。因为北边是宫城和皇城所在,所以人口密集,官宅居多。而南部地区,尤其是南三列坊,由于地处偏远,俗称“围外”,居民比较稀少。隋文帝初建大兴城时,为了不使城南过于空旷,令其诸子在南三列坊建宅,用以控制和充实城南一带。但终因地处偏远,直到唐代时,“虽时有居者,烟火不接,耕垦种植,阡陌相连”。有记载说东南地区的升道坊,“尽是墟墓,绝无人住”。而西南地区的长寿坊,甚至有猛虎出没其中。

从东西方向看,隋代时达官贵人多居住在城西,但后来发生了偏移,城东反而成了达官贵人的宅邸所在。尤其是城东北地区,因靠近皇宫大内,所以官僚第宅密集。张永禄介绍,城东北的入苑坊和胜业坊更是王府云集,入苑坊有玄宗的十六位王子居住,号称十六王宅;而胜业坊有薛王业宅,宁王宪山池院等。公主第宅集中在崇仁坊,如太宗女东阳公主宅,中宗女长宁公主宅等。而安仁坊则多云集的是亲王外家,如薛王业舅父王昕宅,宁王宪外祖父刘延景宅等。翊善坊和来庭坊“多为阉人居之”,如高力士等。而位于皇城与东市间的平康坊,入北门向东的三曲,为妓女所居之地,当时的名妓杨妙儿、王团儿、王苏苏等就住在此南曲之中,京都侠少,也都萃集于此,这个坊也被戏称为“风流薮泽”。

而城西则因有西市,加之西市的贸易又极为繁盛,所以来自中亚、南亚、东南亚以及高丽、百济、新罗、日本等各国各地区的商人都在西市附近的里坊居住,所以有人戏称是“富人云集之地”,由此形成了“东贵西富”的局面。

唐长安108坊,是哪些?


身份不同住房各异

因为里坊为居民住宅之所,所以士庶第宅房舍的建造,是长安城内的一道风景。而唐代依其身份、地位的不同,在门向的设置、房屋的间数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和制度。

首先,在住宅门向的设置上,唐朝政府规定,凡三品以上官,或为“坊内三绝”(门第、才德、文学)者可以向坊外临街开门,其他官吏与一般百姓的住宅,都必须向坊内开门。这样,在长安城内的通衢大街两旁,尽是王公贵族的朱门大楼;其次,在住宅门、厅的大小与间数、架数上,也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如文宗颁发的“营缮令”中规定:“舍屋不得施重拱藻井。三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梁与梁之间叫“间”,檩与檩之间叫“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五间五架;五品以下,堂舍不得过五间七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三间两架;六品七品以下,堂舍不得过三间五架,门屋不得过一间两架。非常参官,不得造轴心舍,及施悬鱼对凤瓦兽通袱乳梁装饰。其祖父舍宅,门荫子孙,虽荫尽,听依仍旧居住;士庶公私第宅,皆不得造楼阁,临视人家。”

至于当时住宅建造的形式,特别是贵族官僚的第宅,多采取具有明显的中轴线和左右对称的平面布局。如从敦煌壁画中可以看出隋唐时期贵族的宅院,有在两座主要房屋之间用具有直棂窗的回廊连接为四合院,也有房屋与门置不完全对称,用回廊组成庭院。房屋的朝向多采用南向,以便冬季阳光入室内而抵御严寒,夏天又可以利用东南风取凉。建筑多用较厚的外墙和屋顶,建筑外观厚重庄严而且适宜于北方气候的特点。

鉴于隋亡的教训,唐建国之初的建筑比较简朴,但贞观以后,逐渐奢靡,至唐玄宗时,兴作繁多。《资治通鉴》有关安乐公主记载:“竞起第舍,以侈丽相高,拟于宫掖,而精巧过之。……作定昆池,延袤数里,累石象华山,引水象天津。”而天宝时期,京师权贵宅第,已极奢靡,杨国忠与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等外戚凭借贵妃得宠,在长安“竞开第宅,争奇斗妍,一堂之费,动则千万。”即使安史之乱后,长安营建制度大坏,但贵族的第宅却豪华不减,早已突破了有关规定。《旧唐书》上有记载,代宗宰相元载“开南北二甲第,室宇宏丽,冠绝当时”。而中书令郭子仪宅占亲仁坊四分之一,“堂高凭上望,宅广乘车行。”

有人曾这样说过:长安城以里坊为特色的中国建筑文化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里坊的人性化居住尺度、精神意义与物质功能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被现代住宅区设计所借鉴,成为最为原汁原味的住宅特色。而这种观点也得到了一些专家的首肯,肖爱玲也说,唐长安城的形制是中国古代城市、尤其是都城建设的典范,历代有许多文人学士进行过考证和研究。盛唐时期韦述的《两京新记》、宋代宋敏求的《长安志》、程大昌的《雍录》、赵彦卫的《云麓漫钞》、元代李好文的《长安图志》、清代徐松的《唐两京城坊考》等著述,都对唐长安城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和阐述。北宋的吕大防还曾将唐长安城的布局作图刻石,以期永垂后世。

唐长安城在当时也影响了邻近国家的都城建设。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就是效仿了长安的规划。日本国的平城京、平安京、腾原京、难波京以及长岗京,不仅形制和布局模仿长安,就连一些宫殿、城门、街道的名字也是袭用了长安城的相应名称。

想了解和学习正宗陕西小吃的朋友可以关注微信:18109282056,来自西安唯典陕西小吃培训的小编会不定期的发表一些陕西传统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简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联系西安唯典学小吃哟,小编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绍过各种小吃技术、配方、设备、文化、历史的!